OPPO副总裁沈义人离职,将有什么变向
官方解释是因个人健康原因,需要调养,不等于离职。
随着竞争加剧,头部企业都开始争夺存量用户,观察绿厂这几年,打法比较激进。
1.高速路上换轮胎
从风靡一时的R系列走向了以Reno,Find、ace,k系列等多条产品线。覆盖各种不同的人群,一改曾经的高配低价的印象。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提升产品气质,需要几代机型,铺路,并不能单靠一款手机就能彻底改变人们的固有认知。
高速路上换轮胎,绿厂走了一条险路,直接将大热的R系列换名,这或多或少都会造成用户流失,原来的oppo怎么不见了,变得更加陌生了。和粉丝之间的粘性有所降低。尽管沈义人在网络上相当活跃,但阻挡不了普通用户的转用其他友商。当然极客男的加入也会丰富整个用户群体。绿厂不能越走越窄,学习小米的经验,意义并不是很大。让更多人喜欢才是王道。
4月20日,OPPO宣布,沈义人因个人健康原因将卸任OPPO全球营销总裁职务,沈义人的离职在手机圈绝对是重磅炸弹,对oppo的影响巨大,说得夸张一点甚至影响OV1+realme。
一、首先来看下沈义人的履历:
2011 年,沈义人毕业于集美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2011年,加入小米社区。
2012年下半年,转做小米市场品牌营销。
2013年,沈义人加入OPPO,并于同年开始担任OPPO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划部长。期间,沈义人参与了OPPO Find 5和N1,主导了N3、R5、R7、R9、R11、R15、Find X、FindX2系列等几乎所有产品的营销推广。家喻户晓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出自其手。
2018年5月,沈义人被正式任命为OPPO副总裁,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大陆市场业务,向CEO陈明永汇报。
2019年8月16日,OPPO宣布OPPO副总裁、中国大陆事业部总裁沈义人将担任OPPO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沈义人向OPPO CEO陈明永汇报。
2020年4月,OPPO方面称,由于个人健康原因,原OPPO全球营销总裁沈义人将卸任这一职务。
二、看下沈义人的对oppo的贡献:
沈义人之所以离职,与近两年来oppo手机销量下滑有直接关系,走高端路线,有苹果和华为,走低端路线,有小米。oppo被贴上了低价高配的标签,一度处于较为尴尬的地步,最近两年也有点迷失方向了。find x,reno系列的销量都不佳。以前还有线下实体店的加持,鼎盛时期线下实体店数量高达38万家,华为也才20万家。如今,很多线下实体店纷纷改为推销华为手机,导致oppo处于窘境。我本人以前也与oppo这家公司有过较多接触,希望oppo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遵守本分原则,早日脱离困境。
为什么现在很少听到奇瑞汽车的新闻了,奇瑞汽车发展还好吗
我认为奇瑞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问题。⑴奇瑞的摊子铺的太大,资金相当紧张;⑵奇瑞的销量太差,不足以支撑起宏大的计划。艾七已死,虎七每个月也就四千多的销量,如今又曝出个生锈事件,估计虎七也得步艾七后尘;⑶奇瑞的品牌力下降的太快,如今购买奇瑞的车需要一定的情怀,还需要一定的定力,因为总有人劝你不要买奇瑞,买奇瑞代表你没钱,买奇瑞觉得低人一等;⑷奇瑞是国企,所以有国企的弊端。可能受到非经营性的干扰比较多;⑸奇瑞官方对舆情的应对失策。比如这次生锈事件,应该迅速回应,果断采取措施,现在是不理不睬,任由那些生锈车主在社会上传播奇瑞坏的口碑。我认为虎七受生锈事件的影响也将步艾七后尘。如今奇瑞只有艾五一款车型热销,但随着虎七倒下,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也许虎七生锈事件将是压倒奇瑞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闻不是没有!而是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主观臆断,巧夺流量。就拿江苏卫视刚播完的电视剧《分界线》来说,剧中用了各种漂亮的奇瑞车,成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被喷子们围追堵截,骂了二十多年的奇瑞却越骂越坚强,越骂越壮大!
国内汽车企业,可能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汽车是个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还在我们大清国慈禧太后统治下,人家已经开着汽车到处跑。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日本、德国等汽车大国,也包括美国、法国等,各国的汽车巨头已经把世界市场瓜分完毕,它们的规模、技术、经验、服务、品牌效应,说登峰造极也许过分了,但是相当成熟是事实。国产品牌,起步阶段的差距,就已经存在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解放”牌,还有“上海”牌轿车。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桑塔纳。近年来,国内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已经是成就巨大,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市场。然而,问题显然是存在的,思路还是要清晰。面对国外汽车巨头,国产品牌想超越、取代,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也不应该是眼前的目标。个人认为,目前国内汽车唯一能超越的,就是服务,加大投入,用心做好服务,用优质的服务,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
从某地区开始,再推广到全国,再向国际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和口碑,让消费者放心,先做大,再做强。不能急功近利,要水到渠成。
奇瑞现在正在进行变革,一方面传出了奇瑞整体将被收购的消息,另一方面奇瑞经营多年的观致已经正式被出售了,所以近期奇瑞的事情很多,没有闲工夫去发出太多声音。但这不代表奇瑞没有潜力了,相反,经过最近两年的一波新车攻势,奇瑞虽然在销量方面不太突出,但新一代产品已经让外界看出了奇瑞这几年努力的成果。
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艾瑞泽5。这款车上市之后销量迅速攀升,如今平均月销量都在1万辆以上,在自主品牌轿车里仅次于吉利帝豪。而在此之前,奇瑞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月销过万的轿车车型了。
艾瑞泽5的成功不是偶然,从这一款车可以看出,奇瑞在外观造型、内部空间、乘坐舒适度、底盘操控、车内空气等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投入了精力,让人感受到了奇瑞的用心。而在此之前,奇瑞一直被称为工程师思维的车企,不够考虑消费者需求,造出来的产品常常是自己觉得非常牛,但就是得不到市场认可。艾瑞泽7就是一个例子。
从艾瑞泽5之后,可以看出奇瑞推出的车型都比之前时尚多了,这也是因为奇瑞设在上海的工程设计研发中心开始起作用了。艾瑞泽7、瑞虎3x、瑞虎5x以及后来的高端系列Exeed,都是这个研发中心深入参与的产品,它们虽然声量不算大,但每款车的原创设计度,可以说不比任何一个自主品牌差。
可惜的是,奇瑞依然是一个比较保守、结构比较臃肿的国企,它内部管理存在很大问题,但它的技术积淀是扎实的。希望奇瑞能够在这些技术底子下,尽快走出低谷吧。
深入浅出新车君,回答完毕。
奇瑞的发展线很平稳·一直不温不火
奇瑞汽车在自主品牌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产品线很丰富却鲜有爆款车,在国内市场销量一般但在海外市场表现不错;量产车和品牌的话题有很多却鲜有业内人士去评测,少量的评测文章倒是有相当高的点击率,这都是有些反常的现象。
同时也是奇瑞汽车销量比较一般的原因,看似这是一个有些木讷或温吞的车企,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同;奇瑞的存在感的高低都取决于营销,虽然奇瑞的营销投入不小,但是收效却很是不理想。
任何领域中的企业都是要搞营销的,营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广告,现在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各个领域的竞争都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以营销是企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对于有些企业而言甚至比研发部门还重要。所以搞好营销就能帮助企业向上,反之则不能理解;车企的营销投入总会很大,有些知名度很高的海外车企,比如丰田、大众、福特、通用、标雪、菲克、特斯拉等,其一年的营销投入多则上千亿人民币、少则两三百亿;中国车企的营销投入普遍偏低,除极个别集团公司能突破百亿,大部分民营车企只是几亿到几十亿的投入。
奇瑞作为地方国企且非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没有准确的数据公布,所以营销投入究竟是多少也搞不清楚,但预计也会在中等线上。
然而,奇瑞的营销模式里还有一个所谓的“自来水营销”。
所谓的“自来水”指的是车主自发组成的品牌营销团队,往往以“车友会”的方式存在,日常通过聊天群来交流;这几乎是每个品牌都有的,只不过奇瑞的“自来水”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很高但“名声不太好”。
初期的奇瑞“自来水军”以新奇军和虎贲军为主,分别指奇瑞和瑞虎系列的车友会;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和我们曾经用过好几辆奇瑞汽车,包括瑞虎和大猫;初时在这些群里交流的还都是些用车经验和维保知识交流,但随着逐渐派发任务就开始疏远、屏蔽和退群了;而真正导致部分用户退群的核心因素,是从交流群里开始不允许讲车辆客观存在的问题开始。
我家的第二辆汽车就是07款豪华版的瑞虎3。至今已行驶近十六万公里了,从未在路上抛锚过,当时叫“新概念汽车”现在叫“SUV”。它上市的时候还没有H6啥事儿呢!只是公司CEO们经营上太过于中庸了,太欠缺大刀阔斧的魄力!后来又引进个“路虎”……。就到现在了。
2010年奇瑞销量到达巅峰,年销量68万,甩开吉利长城等几条街,后来一路下滑,至今徘徊在45万上下。深层次原因是早期汽车市场是卖方市场,市场上产品少,竞争对手少,当时自主品牌就三四家,合资企业不玩10万以下市场,奇瑞国企背景,可以不计成本推出更多产品抢占10万元以下市场,后期随着更多自主品牌涌入,消费升级等外部原因,以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机制僵化的内因,导致是娘家不疼,婆家不爱,没有谁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发展动力不足,任人唯亲,内部勾心斗角,蛀虫较多,激励机制效益导向缺失,很多决策行为非市场行为,管理层没有经营观念,把企业当成事业单位似的(以抓政府要补贴或投资为荣或目标,还大言不惭,不想自身有造血功能),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不够敏感或觉察了,但没有相应对策,反而昏招频频,一直是低质量发展,企业连续多年巨亏,包袱越来越重,根据公开资料奇瑞现在有700多亿资产(曾有奇瑞姓王的高管说吨位大安全了,不知道是真无知,还是装糊涂),但收入只有300多亿,两块资产才产生不到一块收入,那么多资产需要折旧和付银行利息,企业发展后劲可见一般,路是越走越窄。直接原因是管理层科班出身,喝洋水较多,不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教条主业和本本主义严重,按德系或丰田等外企的套路出牌,分啥A00,A0等,完全把握不住买自主品牌的人群的消费特征,早期靠逆向抄袭的几款车成功,后来所谓的正向开发推出的产品不为市场接受,普遍是空间小,造型丑或中庸,内饰一般,配置不丰富,没啥绝对亮点,导致一败再败,再也没有当年qq,旗云,瑞虎3那些都占据细分市场前位的产品。如体制上没啥根本改变,估计再过三年左右,大概率是自主品牌中第一个出局,等着被收购或破产
沉寂多年奇瑞终于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2022年8月奇瑞集团销量突破了14万辆,一举超过长城、吉利、长安来到了自主品牌汽车销量第二的位置。
前几年奇瑞曝光率确实很少,但是近两年来看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至于为何前些年关于奇瑞的新闻比较少我觉得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多年沉寂的奇瑞直喷发动机终于量产装车,1.6T/2.0T数据完全媲美甚至超过很多合资品牌,从这一刻起奇瑞再一次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瑞虎8车型可以说是近些年奇瑞非常有代表性的产品,超高的性价比让这款车型自上市以来一直都是奇瑞的销量担当,1.6T/2.0T发动机搭载更是让瑞虎8的性价比提高了一个等级,奇瑞顺势推出了瑞虎8plus、瑞虎8Pro车型,不断壮大的瑞虎8家族,成为了奇瑞目前极具代表性的车型。
虽然奇瑞经历了多品牌战略的失败,也痛定思痛了,但是老毛病还是难改,三冲高端的“星途”,平民路线的“捷途”,两个品牌“引流”弱化了奇瑞品牌的影响力。
现在很少听到奇瑞汽车的新闻,主要原因是奇瑞营销做的确实不行,营销要么不做,要么做得很土,没有话题度。奇瑞这种出不了汽车圈的营销,除了关注奇瑞汽车的粉丝会关注,普通人是极少看到奇瑞的新闻的,因为没流量。
虽然奇瑞新闻不多,但是奇瑞目前发展的还是挺稳的,用稳中向上来形容是可以的。
就销量来说,奇瑞集团2020累计汽车销量达到73万辆,其中出口11.4万辆,连续18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作为对比,吉利2020年累计销量132万,长安主品牌2020年总销量978,398辆,长城汽车2020年总产销量分别为112.4万辆和111.6万辆,比亚迪汽车2020年累计销量为426972辆。
从销量来说,奇瑞虽然不复连续十一年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荣光,但是现在的销量呆在国产品牌的第一梯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跟往年的销量比较,奇瑞卖的越来越好是不争的事实。有这些销量做底,奇瑞单靠卖车是能够好好的活下去的,不会倒闭。
现在奇瑞旗下,有奇瑞瑞虎系列,包含中型SUV瑞虎8,瑞虎8PLUS。紧凑级SUV瑞虎7,小型SUV瑞虎5X,瑞虎3。有奇瑞艾瑞泽系列,包括艾瑞泽5,5 PLUS,艾瑞泽GX等。这些车,构成了奇瑞销量的中坚,其中卖的最好的就是瑞虎8。
奇瑞还有子品牌,奇瑞捷途。奇瑞捷途跟长城的哈弗定位类似,都是主打SUV车型,主打细分市场。目前有捷途X70,捷途X90,捷途X95三款车。其中绝对主力就是截捷途X70,细分出X70,X70PLUS,X70M,X70S,X70 Coupe,X70S EV,既有燃油车,也有新能源车,典型的多生孩子好打架。但是卖的最好的还是X70。一台中型SUV,配1.5T发动机才卖七万块的起售价,很多人喜欢这超高的性价比。
n+1制程为什么不需要光刻机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我们先来简单的说说究竟什么是N+1制程,不然很多人并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提出N+1制程这个概念的人是中芯国际的CEO梁孟松博士。梁孟松是一个较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曾经供职在台积电、三星等优秀企业,主要涉及的领域就是半导体芯片。N+1制程是梁孟松博士在中芯国际(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公司)财报会上提出来的概念,将于2022年进入量产阶段。
中芯国际研发的N+1、N+2制程芯片性能上趋近于7nm工艺制程,但是两者之间并不能够完全画上等号。N+1制程与现在的14nm制程相比,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0%,面积减少55%。芯片容纳的晶体管数量趋近于7nm工艺制程,并且功耗更低,但是性能上还稍有差距。如果想要更高性能的话,可以使用功耗稍高的N+2制程。
不过有一点值得庆幸,就是中芯国际利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将N+1、N+2制程芯片进行量产,无需依靠当前从荷兰ASML公司预定的EUV光刻机(并不等于N+1、N+2制程芯片的量产无需使用光刻机,只不过是工艺制程相对落后的光刻机)。
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代工公司来说,中芯国际为我国芯片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即便荷兰ASML公司光刻机属于有钱都买不到的产品,不过中芯国际还是想方设法从ASML公司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若非美国施压荷兰,这台光刻机早已经送至我国。依靠中芯国际的研发能力,想必短期内便会具备7nm euv工艺的量产,使我国进入高端芯片领域。
不过较为可惜,这台光刻机很有可能无法到货,或者说是短期内无法到货。
我国芯片产业之路并不顺畅,未来依然艰辛。不过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会实现技术突破,实现独立自主的芯片技术,不再受制于人。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首先我来科普几个感念。中芯国际大家应该听说过,是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在2019年底开始量产14nm工艺,基本上比台积 电、三星、Intel三巨头慢了两到三代。N+1是中芯国际的新一代晶圆生产工艺的代号,预计到2021年能量产。虽然中芯国际一直没有说明N+1具体是多少nm工艺,外界猜测应该是7-10nm之间。这也不奇怪 ,谁愿意在落后的情况下还告诉你最新进展?毕竟老百姓都知道nm数字越小越厉害。
中芯国际后面还有N+2工艺,是N+1工艺的升级版,栅长一样(7-10nm),主要区别在于性能及成本,N+2是面向高性能的芯片,只是功耗和成本上会有所增加。
下面再谈谈光刻机,光刻机目前大致有两种:一是深紫外光微影系统,简称DUV;而随着制程小于7nm ,DUV已经满足不了精度要求,这时就需要使用极紫外光微影系统,简称EUV。去年吵的沸沸扬扬的、 不卖给中国的光刻机指的就是ASML公司的EUV。一台EUV的售价大约和一架波音787客机相当。
可以肯定的是晶圆生产绝离不开光刻机,那么N+1工艺也不例外。中芯国际基本上走的是台积电的工艺 路线,台积电在7nm节点一共研发了三种工艺:分别是低功耗的N7、高性能的N7P和使用EUV工艺的N7+ 。前两种工艺使用DUV光刻机,只有N7+工艺才开始较少采用EUV光刻机,而从5nm节点是充分利用EUV光 刻工艺的。现在我们来推导一下,中芯国际的N+1应该是对标台积电的N7;中芯国际的N+2对标台积电的 N7P。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中芯国际要等到2022年以后才会用到EUV光刻机,所以ASML现在卖不卖EUV光刻机给中国,暂时对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影响不大。当然如果EUV一直买不到,那么会影响改良7nm、以及5nm这一级别的发展。就是说给你设了一个天花板,你还想保持第二梯队,估计比较难。那么怎么办?当你看完这篇回答,恰好你也有志于中国的芯片制造,那么还来得及,放下手机,远离尘嚣,努力学习!5nm 技术指望你了!
下面给大家看几组数据,从中可以大致了解一下目前芯片制造的现状。
●2017年底三星以1.5亿欧元每台的价格从ASML订购了10台EUV,然而ASML那时累计才生产了23台,那其他厂家只能等待。
●台积电5nm制程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将量产,走在了三星和Intel的前面。
中芯国际宣布2020年年底将会量产N+1,7nm制程工艺,相比目前市场上的7nm要低10%。n+1并不是不需要光刻机,而是不需要荷兰ASML最新的EUV光刻机,其实N+1、N+2都不需要EUV工艺,N+2之后才会转向EUV光刻工艺。很多网友可能疑问,没有EUV光刻设备,中芯国际是如何突破7nm工艺的呢?
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芯国际早在2018年就成功预定了一台荷兰ASML的7nm EUV光刻机,本打算借助EUV光刻机,攻破7nm工艺,但是因为“失火"延期交货,后来因为美国方面的阻挠,导致许可证到期,中芯国际至今未收到EUV光刻机。可以说先进的工艺都是逼出来。
2019年第四季度,中芯国际实现了14nm制程工艺的量产,该工艺可以满足国内95%的芯片生产。从14nm改良到12nm的工艺,也进入了客户导入阶段,功耗降低了20%,性能提升了10%,同时错误率降低了20%。
很多网友可能疑问,中芯国际没有高端的EUV光刻机,是如何攻克7nm工艺的呢?我们回顾一下台积电7nm工艺的发展史,其实,台积电的7nm工艺,有三次技术迭代:
低功耗的N7;
高性能的N7P;
EUV工艺的N7+。
N+1制程目前仅有中芯在提,这里我就给题主以及网友详细讲讲中芯这方面的情况吧!
1、N+1需要7nm光刻机
首先得明确一点,任何芯片的生产都需要光刻机,没有光刻机代工厂是无法有效生产的,因此中芯N+1制程也是需要光刻机的。
目前中芯并未明确N+1制程是多少nm工艺,按照其提供的参数来看,业内预估是7nm工艺。如果按此计算的话,中芯N+1需要7nm的光刻机。
而事实上中芯也已经向荷兰ASML采购了一台7nm EUV光刻机,但现阶段这台机器一直未到位。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当前正在全面封堵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荷兰自然也得跟随大佬的脚步,现在这机器至今未获得荷兰的出口许可。
2、没有7nm光刻机怎么办?
中芯现阶段既拿不到7nm光刻机,又想要使用N+1制程,那该怎么解决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因为7nm制程并非百分百需要EUV光刻机,在基于现有的技术路线上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技术手段来解决7nm制程的生产,当年台积电最初的7nm制程就是在未使用ASML 7nm EUV光刻机的情况下生产。
现在可行的方式就是使用DUV多重曝光来解决,通常生产7nm工艺芯片至少得曝光4次,相比EUV光刻机只要一次即可,这种生产方式显然效率较低,成本也更高,包括芯片的良品率也会大幅降低。
但是,在没拿到7nm EUV光刻机前中芯只能依赖这种技术手段来处理,哪怕效率低成本高,但有技术可以生产总比没有强。
帆辰科技专注于科技资讯,带你遨游科技世界!
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制造芯片的厂商少之又少,仅仅只有高通,台积电、三星等能够独立的研发出来芯片,但是这也仅仅是研发出来芯片,如果想要进行制造的话,那么还是需要荷兰ASML公司的光刻机来进行制造。
先来和大家说一说目前的企业光刻机的技术程度,在主要的方面来说,荷兰ASML公司可以说已经垄断全球范围内光刻机的制造的,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制造出来芯片,那么光刻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目前在国内来说,中芯国际还是处于相对领先的一个级别,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厂,要比对于上海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出来的芯片还有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而中芯国际在2019年的时候,就开始量产出来14纳米工艺制程的处理器,这对于国产手机芯片来说,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芯片制程。
接下来和大家在简单的说一说究竟什么是N+1,其实非常的简单,所谓的中芯国际N+1就是最新一代的晶圆生产工艺的技术,也是其中的一个代号而已,在芯片领域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手机处理器芯片的制程数量越小,那么其代表的工艺支持越先进。
而中芯国际的N+1可能将会在2021年进行量产,不论根据对方面进行猜测的话,这次的中芯国际芯片的制程估计也是在10纳米左右,因为虽然实力在国内比较不错,但是和荷兰的ASML公司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荷兰最新的工艺制程为5纳米。
而且任何的芯片生产都是无法绕过光刻机的设备,如果说没有光刻机,不论是厂商设计研发出来的芯片有多么先进,都是无法进行生产出来的,所以对于国内来说一直都是非常想要真正的掌握其生产光刻机的核心技术。
感谢您的阅读!
你不卖给我光刻机?我就用新技术去打破你的束缚。面对ASML的垄断,中芯国际还真的憋出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技术。中芯国际宣布在 2020 年底将量产 N+1(7 纳米),成本较目前市场上 7 纳米低 10%,确实被“火灾”推迟卖给中芯国际7nm EUV光刻机之后,这项技术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了解下,什么是n+1制程!
我们知道,根据晶圆代工的工艺规划,在代工节点中,会有至少2+个制程,而N+1实际上就是中芯国际的一种新技术制程。并且这种工艺制程的优势是,N+1 制程与中芯国际 14 纳米制程比较,它的效能增加 20%、功耗减少 57%、逻辑面积减少 63%、SoC 面积减少 55%。
除了14nm,中芯国际提供的第一代FinFET还包括12nm,相比14nm晶体管尺寸进一步缩微,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错误率降低20%。目前中芯国际正在就12nm与同一批14nm客户就行合作。
其实,n+1制程就是一种制程计划,它其实就是为了在不断优化第一代FinFET工艺,我们已经在描述中知道,FinFETN+1制程对标竞争对手7nm产品,但是它的性能稍逊色,却在成本、能耗方面可相抗衡。未来也将适用于5G、物联网大部分的芯片要求。
不过,你得知道,并不是说n+1不需要光刻机,而是因为它只是不需要使用最新的ASML的7nm EUV而已。
n+1制程后的发展
其实,中芯国际的梁孟松说,不仅仅有N+1,还有N+2,N+1和N+2的差异仅在于成本。而且,对于N+1和N+2,不会使用EUV方案。当EUV准备就绪时,N+2的部分层将会使用EUV,这说明了未来中芯还是需要引进7nm EUV光刻机。
我们知道,中芯目前在14nm工艺中表现非常出众,据财报显示:2019年Q4第一代14nmFinFET产能达到3000片/月,贡献总收入1%,体现公司14nm生产良率较好。
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在国际社会,基于5nm的X60高通5G基带已经发布,今年很可能会有不少企业推出5nm的芯片,台积电、三星等等都在不断追逐,中芯在这方面还是有不短的一条路需要走。n+1方案,说到底是憋出来的技术方案,我们更寄希望于我国自己的,不弱于世界的光刻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