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为什么要派李鸿章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不是派别人
当时的李鸿章已经因为战争失利被慈禧停职了,就是被强行解雇在家待着呢!清朝是派出人去谈判,可是日方认为来人级别不高,拒绝和谈!后来日本提出要恭亲王或者李鸿章来谈判就行,最后清朝就让李鸿章背锅,让他一个人去谈判!
清政府很会打如意算盘啊,如果让恭亲王去谈判,不就是让满清丢脸嘛,虽说已经够丢脸了,可能不去就不去,让李鸿章这个汉人背锅就好了,反正民众只会骂李鸿章而忽视了那个无能软弱的清政府多好啊!所以李鸿章立刻恢复职位,让他去日本和谈算了!其实李鸿章已经签订不少不平等条约了,不在乎再签多一条,李鸿章成了条约专业户了,为什么列强老喜欢找李鸿章签订条约呢!因为李鸿章是个开明的人啊,他是搞洋务运动多年了,和很多外国人打过交道,熟悉外国人的规则和文化,何况李鸿章是北洋大臣,位高权重,由他签能保证条约的承诺,清政府找来找去,就只能找李鸿章了,这也是没办法啊,谁叫你能力出众,更要背负责任,好的也背负,坏的也要背负嘛!
日本找李鸿章签订条约也是可以羞辱清政府,毕竟甲午战争是日本同李鸿章一个人的战斗,北洋水师不就是李鸿章的部队嘛,直接和你的手下败将谈判,是非常羞辱对方的方法,表明了日本强势的一面,就是告诉清政府,你最依赖的大臣都被我羞辱,接下来的谈判你就必须接受我的条件,这就是舆论和心理战,先在心理上压你一头,接着的谈判就可以狮子大开口讹诈你啊,日本人可真是阴险啊!其实谈判只不过是走个过程,日本在谈判中已经偷取到清政府的底线了,只有李鸿章一个人懵懂不知,一直在抗争要求减少赔款的数额,日本不退让,后来发生意外,李鸿章被朝鲜义士刺杀,好在没死,李鸿章却开心的说“挨这一枪,可以让政府少付一亿两白银了。”,李鸿章顶着伤势逼着日本退让,最终日本退步了,把赔款减少了一些,只是聊胜于无,清政府还是亏的太多,输的很惨!
1895年,在李鸿章出使前,清廷增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署湖南巡抚邵友濂出使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但日本以张邵二人所携“全权证书”不合国际法惯例,有名无实,而拒绝与二人谈判,勒令二人限期回国。一方面,二人的资格确实未达到议定合约的标准,日方展开谈判只能让条约内容提前泄露;另一方面,日方也在此间隙,继续攻城略池,扩大谈判筹码。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认为,张邵二人资历威望较低,无法对条约条件作出决断,清廷这是缺乏诚意的表现。因此,日方提出派恭亲王奕䜣或者李鸿章为全权大使,赴日和谈,要求派出一个能对议和条件拍板定夺的人。有学者认为,清朝无王爷出使的先例,且奕䜣患病,李鸿章又经办外务十数载,与日方也打过交道,显然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日本的目标已经锁定在李鸿章了,再看清朝的考虑。应该说,清朝完全没考虑奕䜣出使,奕䜣在朝廷中沉沉浮浮,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罢免,虽因中日战事起用,但权势已不复当年,而且此行日本肯定是丧权辱国,宗室出使更是不合时宜。日本拒使后,清廷即开始考虑让李鸿章出使日本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就是为李鸿章出使日本做准备了:李在1894年中日战事中失利,被拔去三眼花翎,扒了黄马褂,此时又因中日议和需要而重新起用,恢复殊荣。清廷已得知日本要求割地赔款,并最终给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这些权力完全符合日本的要求,既然中日双方对于出使人选及使臣权力已达成共识,接下来就不过是李鸿章何时起身渡日的问题了
其他原因如李鸿章是北洋海军的直接管理者,日本要求其出使日本是为了羞辱于他,这种可能不是没有,但是应该看到,在战事如火如荼,日本要求清廷派出有威望能决策的使臣签订条约,迅速确定侵略利益才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李鸿章对于中日两国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这方面。
一 ,李中堂是北洋总理大臣,是当时的中国权势声望最大的人。二 李中堂的北洋水师虽然败了 ,但是也重创了日本 日本这个国家一向尊重强者 。三 在春帆楼签订对大清侮辱的不平等的条约 可以满足日本的虚荣心,尤其是让李鸿章签字 更对晚清有震慑和羞辱的作用。伊藤博文对李中堂是钦佩的 又是带着胜利者的姿态羞辱的 这不是李中堂的不幸 ,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日本游客大量涌入来中国,除了旅游之外,还有什么目的
日本人来中国,除了旅游之外,还要有的亊,一、寻亲,有的因为是徐福的后人。有的是二战时二鬼子的儿孙。二、是间蝶,日本鬼子妄我之心不死,为再造满洲国打基础,建日本街,学校养老院。三、搜集情报,制造分裂寻机与高层达成共识,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除了旅游,难道你想他们还能干点啥??
本来中日关系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不是很和谐。他们居然来旅游,原来来中国花钱,这是好事。现在的中国可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需要巴结日本人来投资,那时甚至用中国的一些民间传统技术来讨好日本人。但是现在不用了,他们来旅游来消费来采购,我们欢迎。他们想来感谢其他的,只要符合中国利益,也可以?但是,他们要是心怀不轨,那对不起,自然有国家安全部门来收拾他们。这就是“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钢枪”。
如果日本人单纯涌入中国旅游,是很正常的往来,是全球性的创收资源。除了旅游之外,还有什么目的,这就有点复杂性了,有人说日本人借旅游搞间谍活动,这是个公开的秘密不足为奇,况且日本早就对美国干了偷袭珍珠港之事。何况对中国确有图谋不轨之心。再者就是有些日本人借认祖归宗涌入中国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还处在增加之势。
1941年谁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7日,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对日宣战。
1941年12月8日,英国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进行了4年之后才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国宣战。接着对日本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当地时间),日本海军发动了“珍珠港事变”,偷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近2个小时时间内,日军击沉及重创美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188架战机,造成2,402人殉职和1,282人受伤,!
事情一出,美国举国震怒,自美国立国开始就从未受到过如此惨重的损失,而且这还是因为敌人“可耻的偷袭”造成的,这件事情被美国人看做国耻和军耻,美国举国反日,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要求对日宣战。
自然,这次宣战的通过是顺利成章,美国国会联邦参议院82票同意,0票反对。众议院388票同意,1票反对!
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1941年12月初,日本经过精心准备,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驻地珍珠港。对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军舰进行了多轮轰炸,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几千名美军死伤。
日军的偷袭行为让美国异常愤怒,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日本的行为异常可耻,所以美国国会经过讨论,一直通过对日宣战。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随即对日本宣战。蒋介石很清楚,只要实力强大的美国参战,那么日本的战败就注定无疑了,悬念无非是战争要打三年还是五年,因此12月9日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领衔签署文件,正式对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德、意、日宣战,但这份《中华民国对日宣战布告》的签署人,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蒋介石,而是一个普通民众略感陌生的名字——林森!

林森署名的对日宣战书
没错,蒋介石并不是法定意义上的中华民国国家元首,因为他不是代表国家元首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才是。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被迫下野后,林森就接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此后一直当了12年,直到他于1943年5月12日在重庆因车祸而去世。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署对日宣战书
林森是平民元首、布衣元首、抗战元首,也是虚位元首。为何是虚位元首呢?这是因为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为防止日后再出现像蒋氏这样大权独揽的主席,国民党对“国民政府主席”这一职位实行了改革,1931年12月修改通过的《国民政府组织法》中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华民国国家元首,对外对内代表国民政府,但不负实际政治责任,也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并且在各方达成共识后,还规定:现役军人不宜当选,以年长且德高望重者居之。而林森正符合这些条件。因此,国民党各方势力经过博弈后推举林森接任国民政府主席。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对日本宣战,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国民政府随即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伟大号召。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是七七芦沟桥事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侵华日军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踪,与国民党驻军发生冲突,从而发起对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目的:
日本为了实现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
二、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
1、1936年,日本制定所谓“国策基准”的侵略方案,已经确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战略是保住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基础上再向南方海洋发展。
2、193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旧病未愈,新患迭起。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将国内人民的视线引向国外。
3、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困境,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
一九三一年,日占领我东三省,历经八年后,至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侵华战争在中国腹地暴发,随之中华全民族抗战开始。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国共两党“西安事变”之后,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共识,至此,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拉开序幕,直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历时八年以日本失败而告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卢沟桥事变,也叫“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抗战的磅礴力量。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回头看清末塞防和海防的对错,李鸿章和左宗棠哪个是对的
当然左宗棠是对的,因为要塞确实是用来防御的,但是还不是用来防的,海是用来权的。
海军是天生的进攻性兵种,如果用来防,那么就犯了战略性错误。历史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强大的北洋海军被日本的联合舰队堵在威海卫海港里头打,最终全军覆没,海防终究是没防住。
海军是必须要进攻的,没有攻击力的海军只能成为塞防的一部分。
但是进攻必须强大的后力支撑,这种强大的后力,除了综合国力,塞防也是其中之一。
塞防是天生的防御力量,但是这种防御力主要在于威慑,因为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就算攻不破,还可以绕过去。所以塞防可以管一时,但是不能管一世,可以用来支援,但是不能完全的撑起整个国防基础。
所以左宗棠的塞防用来应急和韬光养护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李鸿章的海防却错到了极致,最终葬送了亲手打造的北洋舰队,并将东方的海上大门拱手送给了日本。
都没有错,没有左,新疆现在的好多领土可能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李,太平天国、八国联军这些闹事的没人殿后。李左之争总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只是方式不同而已。都在骂李是清王朝的裱糊匠,但是,身处那个年代,李也是空有报国心而没处使劲。儒家的君君臣臣思想被西方的人人平等给冲的体无完肤,即使后面张勋复辟,也是短短几个月就被灭了。而李左之类的重臣幸亏去世了,真赶上这波冲击,这些满清忠臣也免不了成为时代的悲剧。
这个问题是好问题,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回答好。首先说左宗棠的塞防从长远看对于当时的中国是最正确的,后来的甲午海战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李鸿章选择发展海防是比左宗棠愚笨吗?是不对的吗?其实李的优先海防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大清的财政收入八成来自于沿海,如果东部沿海不保或是频频被骚扰,何以财政支持陆地之战?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站在事后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左宗棠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左宗棠提倡的是海防和塞防并重,并不是单独的注重塞防。而左宗棠之对,不在于海防和塞防的对错,而在于他在此事上看的比李鸿章更长远,所道更言之有理,并且成功收回了新疆,为我国留下了这篇疆土。
李鸿章的主张
主张重海防的一派,其实远不止李鸿章一人,只不过李鸿章在这些人中最具有代表性,其实论地位来说,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文祥这两人的地位都在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之上。
不过题目问的是李鸿章,那么我们还是把李鸿章的观点详细介绍:
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西北已经有完备的历史经验可寻,按照现有的地理划分去做就是了,不需要过多投入。
二、如今东南的万里海疆,各国通商传教来去自如,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洋人更是“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在这种情况下,重视西北的塞防,“城未见其效也”。同时,海防关乎京师重地,属于“固本”,而新疆一地毕竟只是肢体之患,纵然不复于元气无伤。
三、国家财力不足,东南是传统财赋重地,巩固海防才能确保东南安稳,而新疆就是恢复了,结果也不过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负担罢了,他认为新疆“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
李鸿章的主张还有一些,但核心内容就是在论证海防危机比塞防更重,且收复新疆也不能改善经济问题。
左宗棠的主张
我们说左宗棠虽说被视作塞防派代表人物,但必须要讲清楚的是,左宗棠对海防是相当门清的,他和李鸿章都于太平天国战争中起家,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中国最早的新式造船厂就是在他的筹备下开始建设的。
也就是说,对海防的了解,左宗棠本身就未必在李鸿章之下,而对西北形式,左宗棠的识见更要胜过李鸿章一筹。我们看左宗棠的观点:
一、东南虽受列强的威胁,但泰西“其志在通商取利”,英法等列强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商业往来获利,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远不如沙俄,只要固守现在的通商条约,列强也不会随意进攻中国。相对的,沙俄与中国水陆皆通,并且在太平天国战争和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兵一卒就趁机侵占了中国大片疆土,应对沙俄的角度上,“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的重要性非比寻常。
二、新疆的经济绝非李鸿章等人说的那么不堪,天山南北两路旧有富八城、穷八城之说,富八城“南自阿克苏迤西,土沃泉甘,物产殷阜,旧为各部腴疆”如果恢复新疆,非但不会增加军费,反而靠着新疆当地的物资”节省镇迪以东征防繇费实亦不少 “
在清代新疆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早在乾隆年间,流放新疆的纪晓岚就曾经记载“天下粮价之贱,无逾乌鲁木齐者。”,而在道光朝年间,又有两次对新疆土地的增垦,勘垦,前后分别增垦水地46万余亩和得可耕地近60万亩。
正是新疆的经济已经有了相当发展,就更不能坐视此地归阿古柏所有,最终,连原为海防派的军机大臣、大学士文祥都被左宗棠说服,支持了左宗棠,最终左宗棠才得以收复新疆。
塞防海防之争,往往到眼前就是两难境地。左宗棠如果不是一代神人,天佑中华,保住了新疆,给中华民族一个喘息的机会,使中华版图有了一个大纵深。好在清末塞防成功,海防虽然出现问题,最后还没有彻底崩溃。虽然后来军阀混战,再次置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新疆也差点被分割出去,危如累卵,好在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边疆逐渐稳固,伟人英明决策,为中华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我们完全相信西方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差点再次陷入海防还是塞防的两难境地之中,好在中央把握大局,有效化解了这一危险,至今思之,令人佩服。塞防与海防关键是在于防患未然,这也是我们现今能够有效维护南海祖国领土海域的重要保障。整体上讲,没有塞防,海防也是危防,必然受制于人。失去海防,就会被别人堵在家门口,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