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哪些父子都是名将
蒙骜——蒙武——蒙毅、恬
王翦——王贲——王离
周勃——周亚夫
李广——李敢
司马懿——司马昭、师
曹操——曹彰
夏侯渊——夏侯霸
关羽——关平、兴
张飞——张苞
孙坚——孙策
陆逊——陆抗
贺若敦——贺若弼
我国历史上的父子名将有不少,下面就抛砖引玉,先说几位:
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蒙武以及后来秦朝的名将蒙恬在秦国统一战争和北伐匈奴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蒙恬这个人文武双全,面对赵高李斯的假诏书时,能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可能有诈,请求扶苏核实,但可惜扶苏没有听从,一代名将就这么冤死了。
在秦统一六国的战役中,有五个诸侯国是由王翦、王贲父子灭掉的,足见其父子俩的领兵作战能力,而王贲的儿子王离在秦朝灭亡时,还统率20万秦国边军南下巨鹿平叛,但被项羽击败。
西汉开国功臣追随汉高祖刘邦东征西讨,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刘邦评价他是:“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后来诸吕叛乱,正是周勃与陈平等合谋,一举铲除吕氏诸王,重新安定了汉朝。
而周勃之则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头号功臣。周氏父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一生替东汉王朝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国,班超去世后,他的少子班勇任西域长史,先后击破匈奴伊蠡王、呼衍王,父子二人长期镇守西域,守护者西域大片疆土。
东汉末年的孙坚,以作战悍猛著称。在讨伐董卓的诸路诸侯当中,孙坚是唯一一个敢与董卓正面交锋并取得大胜的将领。而孙坚的长子孙策,更是有小霸王之称,靠着一千多人的旧部平定江东四十余郡,奠定了后来三国东吴的基业。
中国古代的名将里,父子名将的组合很多,比如唐朝的薛仁贵与薛讷父子,李晟与李愬父子,宋朝的杨业与杨延昭父子,明朝的李成梁与李如松父子。类型也多种多样,有父子战功交相辉映型,也有父亲光环荣耀型,更有儿子青出于蓝型!不过北宋一对父子名将,应该是极少见的奇葩类型:父亲名满天下,儿子在后世相对低调。但论战场实战能力,儿子却远远甩开父亲!
这对知名度与能力反差到奇葩的父子名将,就是北宋曹彬与曹玮父子!
这对父子中,论起知名度极高的,当属在杨家将等评书里经常刷脸的北宋开国名将——济阳郡王曹彬!
放在各种评书演义里,这位北宋开国名将,几乎被神化到了大唐李靖和西汉韩信这样的等级,野史里更号称“文武双状元”,俨然一位文武双全的战神级人物。
如果看北宋开国战争里的表现,曹彬的好些战功,也是实至名归:北宋统一战争中的平定南唐一战,正是他亲自坐镇指挥,而十分难打的平定后蜀之战,也是他浴血拿下,只这两仗,对北宋开国的意义,就是无比重大。因此也在北宋历史上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耀。北宋开国名将里,他是绝对泰山北斗级人物,地位远在杨业等名将之上。
但是,如果看看接下来北宋与辽国的战争,特别是雍熙年间著名的雍熙北伐,面对辽国精锐的契丹骑兵军团,这位传说中的“战神”,却终于暴露了真实的成色:统帅北宋最精锐中路军的曹彬,却在关键时刻上演了坑队友神作,面对开打后高歌猛进的好局势,却是不管不顾猛冲,冲的粮食都吃光时才发现,已经狼狈掉进了辽国的套路里,然后被人家迅烈的骑兵部队追在屁股后面打,几乎闹的全军覆没。
当然,他这番拙劣表演,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一下牵累了西线正高歌猛进的西路军。导致西路军必须在安全撤退的前提下,掩护数万百姓一起南归。慷慨忠勇的老将军杨业,也最终在陈家谷悲壮御敌,把杨家将的这一代抗辽神话,用生命书写到底。对比西路军将士的忠勇表现,曹彬应该叫声惭愧!
说起来,在汉唐宋明四个朝代配享太庙的名将里,若论真实实力注水的,曹彬必须算一个,战功不少,却只能算是虐菜类型!
但是,这位水平有限的开国名将,有一件事却必须要叫其他名将们喊佩服:教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战神儿子:曹玮!
列举一下中国古时候的巾帼英雄有谁?以及她们的事迹是什么
第一位肯定是秦良玉。明朝末年巾帼英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历史上唯一被作为王朝被单独立传记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先后参加了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仁义。替父从军击败入侵外族而流传千载。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其父从军,战功卓著。班师回朝不愿当官。卸了妆大家才知道是女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扮男装之人。年代考证好几种说法,姓什名谁也有几个版本。姑且不论。因其千古传诵,非比寻常。
佘太君,佘赛花。杨家军老令公杨继业的夫人。辅佐祖孙三代防守边疆。保卫中原。巾帼英雄。就是演义多从此主人公身上挖掘。令人敬佩。
穆桂英,杨宗保之妻。巾帼英雄。流传至今很多英雄故事。是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最大的功劳就是大破天门阵。
樊梨花,薛丁山之妻。大唐贞观年代人。古代巾帼英雄。和薛丁山一起平定西北边患。后世演绎更盛于前。一代女中豪杰。
梁红玉,韩世忠之妻。宋朝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擂鼓助威助其夫韩世忠击败完颜宗弼。
平阳公主,巾帼须眉;威武将兵,旗帜猎猎。全国纷挣华夏逐鹿,弛聘疆掣兄齐名。不让须眉,别出心裁招戎马;数万人马,娘子军威全国闻。君不见,娘子雄关今犹在,千年犹忆女将军。
隋末生灵涂炭,全国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蒲月,李渊决议起兵。而其时李渊的胜出时机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悠远的山西边境,离别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缺乏,不过万把人,并且每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能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脱离自己的防线时,对外传达宣扬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哪里的隋炀帝,但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类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马指令拘捕李渊的家人。拘捕名单中就包含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老公柴绍。
形式求助紧迫,平阳公主和老公快速协商,决议分头举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组织。她很快启航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妆,自称李令郎,将当地的工业变卖,施助哀鸿,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部队。很快李渊起兵的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决计要为爸爸招募更多的兵力。
她处处联络反隋的义兵。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识和学识,在三个多月的时刻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己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兵。其间最大的一支便是胡商何潘仁,其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腕,权利远远超越平阳公主的何潘仁竟然甘心作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接连收编了李仲向善志、丘师俐等义兵,权利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带领的义兵不只打败了每一次进攻,并且攻无不克,接连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兵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匪徒。
李密《陈情表》的语言有何特色
情感强烈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语句工整,自然真切。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李密陈情表》是一首宋诗,作者金朋说。
该诗是根据西晋李密所写的《陈情表》,逆向思维,抒发鄙夷借亲情而阿谀上位者的愤懑之情,颇有借古讽今之意。
本诗词中情感非常强烈,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语句工整,自然真切。也是本诗词的另一个特色,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中运用了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临沂,男方市里有楼有车女方农村条件不好,男方说结婚不给彩礼,你们觉得合适吗
这个问题涉及的感情因素要少一些,政治因素要多一些。一男一女在物质少的情况下,彼此相爱,组成家庭也不在少数。一男一女相爱后,双方父母介入后,上升到政治关系后,大多互谅互让成就美好,但也存在少数谈崩断交的情况。
只要多考虑感情因素,互谅互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照顾好彼此感觉,外物不应成为影响感情的关键必要因素。
临沂县城的不清楚,城区这块男方得有房子,基本上都是拆迁还建房或者提前买好的商品房。看市区房价不低,但其实三区缺房子的家庭不多,大多数家庭都有几套房子,差一点的是农村盖起来的二层小楼。
彩礼是象征性的,以前是1001,现在是10001,当然也有个别66000、77000的,女方要退回60%左右。
女方基本上要陪嫁满堂家具和一辆10万左右的车,家庭条件好的,车辆价格会更贵一些。有些女孩父母也会陪嫁一套商品房,住不了,一般用来出租,给小夫妻添补家用。
临沂这边女方家庭条件差的,和单位里有编制的,高不成低不就,不容易找到对象,经常会有大龄剩女。这几年有编制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绝大多数新入职的教师、医护人员是女孩,六成以上公务员是女孩。
好多男孩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开始谈恋爱。父母倾向于找本地儿媳妇,要家庭条件好的,至少门当户对的;男孩倾向于找漂亮的,很多县里出来打工的漂亮女孩成为了市区男孩的首选。半数本地男孩娶了外地来打工的漂亮女孩,另外半数本地男孩娶了本地家庭条件好的女孩。
本地女孩不愿意嫁给县城来的打工仔,有编制的女孩不愿意嫁没编制的男孩,这样就造成了婚恋市场失衡。所以在临沂市区,真没有多少敢狮子大开口,要彩礼的。
彩礼完全取消得了,多少爱人因钱分手?万里挑妻就可以了(10007)
婚姻不是钱可以长久的,是心,两个人一起挣钱白头偕老,是一会不见特别想念,是天凉了给对方加件衣服,天热了给对方准备白开水,是担心对方,是紧张对方。是相濡以沫是真心以待。
你为什么等男方说不给彩礼,为什么不抢先说不要彩礼。人家说不给现的很没面子,如果你提前说不要为对方着想,给对方一个暖心,可能婚后会更好些。
即然男方答应娶你,就有心想和你好好的过日子,彩礼不彩礼的那点面子有什么用?给你彩礼你就保证婚后尊重你吗?你即然到了和人家结婚的地步了,难到对他的人品还有怀疑吗,如果怀疑他的人品,又为什么不再了解了解再谈婚论嫁呢?
两好噶一好,尽量少给对方心里舔堵,要让好,好上加好。
真要是感觉不给彩礼心里不平衡,认为他看不起你,尽早再考虑考虑结婚。现在离婚率高是个普遍现象,结婚了再离婚更闹心。
临沂市里彩礼才一万多起步,6万都是高彩礼,3万就很有面子,而且还都陪嫁回去。这都不愿意给。房子写你名了?不是婚前财产?车子写你名了,给你买的?
彩礼不是婚姻的必需品,可尊重是。
既然门不当户不对,还是不结婚的好,你们当地结婚就是没有财礼一说哪可以接受?要是🈶️财礼男方不给,哪🈶️点看不起女方家里了,连最起码尊重都没有,我🈶️儿🈶️女,以后闺女出嫁男方必须给财礼,儿结婚也必须给女方财礼,财礼本身没错,男方要是认为女方攀高枝了,女方你认为嫁过去能过🉐️好嘛?
有多少人对故乡没有了浓浓的乡愁
乡愁是对故乡的怀念于牵挂。
先说怀念吧。每个人出生的地方,就是故土。如果曾经在故乡生活过,对那里的山水人情就有了深刻的记忆。一旦离开了故乡,就会产生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就是乡愁。
再说牵挂。我每天早上都会在小区内散步。起初是我独自一人,过了几天,就有两个老人加入进来了。见过面,一听介绍,都不是本地人。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来自江苏徐州,一位六十五岁的王先生来自四川,还有一位孔先生虽然出生在新疆,他的父亲也是河南人,随当年王震将军进疆就在这里扎根了。看看我们这三四个人就分别来自不同的故乡。如果他们和我一样,家里还有老母亲,还有其他亲人,他们的心中又怎能没有一份牵挂呢?这种牵挂就是萦绕于心头的乡愁。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感觉乡愁的意味已逐渐淡化,这就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去找答案。
故乡虽然变化了,但变得越来越陌生,心中怀念的东西都慢慢消失,乡愁也就成了无可寄托的情结。就说我的家乡吧,楼房建的多了,道路也修好了,以前的牛耕地,人插秧,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也被机械化替代。但这样的变化里总是找不到从前那些源于自然的风情。自然的村落,自然的环境,纯朴的乡亲,熟悉的乡音,这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村来了一个台湾老先生。因为他的侄子在我们村做上门女婿,他是寻亲来的。他的这个侄儿是湖南人,爹娘早逝,他跟着一帮做蓑衣的乡亲在外闯荡,才落到我们这儿。
他的这位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当然就会来看看他。谁知,老先生到他们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沐浴。老先生用一个大大的木盆洗净全身,穿戴整齐之后就燃香祭祖,他拉着侄儿一块朝着家乡方向虔诚跪拜。这些举动让侄儿心里也有种莫名的感动。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说,怀念乡愁,就是怀念一些传统的东西。是传统文化郁结于心的情结。不是看谁家楼房漂亮,谁家挣的钱多,谁在那聚集起来打麻将,谁破坏了原始村落的风貌,圈地建房。这些恰恰就正是人们对故乡开始厌倦的根源。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现在还有着浓浓的“乡愁”,希望与大家分享。
“乡愁”指的是远离家乡,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不得亲近的一种忧伤的心情。就像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诗歌《乡愁》的最后两句写的那样: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提问者问“有多少人对故乡没有了浓浓的乡愁?”,其实意思是说:很多人对故乡没有了“乡愁”。这句话说的是一种社会现实,我们不能否认。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再没有了乡愁呢?在分析这个原因之前,我先说说自己为什么还有浓浓的“乡愁”——
第一是我的故乡虽然在山村,但是离城镇很近,交通及生活都比较方便;第二是我的故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环境宁静;第三是故乡有我的母亲以及熟悉的邻居;第四是我故乡的房屋宽敞明亮,空调彩电热水器等现代设施一应俱全。第五是回到故乡感到亲切舒适,可以感受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第六是回到故乡主要就是休闲放松,喝茶赏花,无忧无虑。
所以我就有了浓浓的“乡愁”,恨不得每个周末都回故乡。
那如果有人没有了“乡愁”,那一定也有他的理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一大批的人涌入城市,有人外出求学,有人打工,远走他乡,离开了故乡,岁月冲淡了浓浓的乡愁,不是不想家,而是原来的故乡变了模样,找不回了童年时期的感觉,人总想落叶归根,回到开始的地方。
一、故乡大变样,回去的时候故乡的房子可能已经被扒掉了,故乡的胡同也消失了,自家的农田也被征用了,回去了什么也找不到了,还回去看个什么,也没有了那个心气,有的回去了家乡,没有了住处,住在宾馆里,还麻烦故乡的人忙前忙后,去一次也就减弱了下次回去的念头。
二、亲情变得淡薄了,故乡的大事小情知道的少了,也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了,来往少了,不参与故乡的事务了,联系少了,亲情就远了,就像过年的时候回老家,在一个桌上吃饭,大家其实都挺尴尬的,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外人,你有你的生活范围,老家的人有老家的生活方式,交集少了,也就说不到一块去了,大家只能都走过场,注重形式罢了。
三、工作和生活的距离割断了家乡的路途,虽说交通很方便,高铁、飞机、火车、自驾车等这么多的交通方式,但是对于人们来说,回家一趟的成本有些高,不是时间不允许,就是回家怕花钱,也就只能用电话、微信等保持联系。缺少了面对面的唠嗑,也缺少了相互的了解及理解。
四、下一代已经没有了故乡,孩子也不太愿意回去,有人自从结婚后,五年、甚至十年没有回去过故乡,两个孩子出生了也没有回去。孩子不回,大人也渐渐淡忘了。
想家的时候呢,也只能夜深人静时,想想家乡的街道,乡下的老房子,回味一下小时候的乐趣,儿时的玩伴,过年的年味。
整体上来说不是没了浓浓的乡愁,而是回不去的故乡,带着一种浓烈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1、时代在变。经济发展引起人类活动范围的大变,时代以一种奔驰的速度,辗压了所有旧记忆。农村正在凋敝,城镇化以一种惊人地快速发展,大都市正向轴心一样吸引了所有的新生与希望。
乡愁从回去变回忆、从新鲜变枯黄。在土墙的坍塌中、在旧城的改造中、在高楼大厦一重重门禁中,渐渐地淹没隔离。
2、人文在变。离乡的人的思想在变、风情文化在变。能传承的纯朴和简单,在纷繁与多彩中变味,从精神的封闭、物质匮乏,到思想的涣散、物质丰盈,把最后的乡愁给消耗殆尽。
物质贫乏时代的抱团的互暖互爱,到生活丰富后的攀比互轻,人心在变。原来那份与土地、与五谷味道的交流心思,变化追利争权的思想。每一次上升的阶梯,终究将步伐引渡到孤傲的高层。
乡愁从围楼走入单元、从黄沙走近混泥土、从篱笆走到了玻璃幕墙,温度在变、润度在变、柔性在变、心灵在变,最后人文在变,乡愁从集中到迁徙。
3、自己在变。生活从简单变复杂、从单调变刺激、从帮助到竞争、从悠闲到压力,我们自己再也没有时间体察身边的他人,只顾奔跑向前找到明天能栖身的地方。
乡愁变成一场独行的差旅,故乡变成客栈,客栈变成家里。原本的根,成匆匆的步履。乡愁在发展变成了强大的苦旅。
4、后辈在变。我们的下一代,再也不需要古墙、青石路与毛驴,摆在他们眼前的是游戏、轨道与列车。乡愁成了体验、成了旅行中的小憩。几室几厅的建筑是标准、是窝居、更是一种心灵的自闭。
乡愁,在晚辈的手机里、在虚拟的空间里。谁也不再思念那份在城墙转角处,等待的奇遇。快速的文化迭替、落俗的慵懒情绪,乡愁不如无聊的游戏。
5、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寻根找祖仅是上代人时间空间眷念,城镇化吸引力,早就打开了时空的黑洞,吸入了所有游子里离散故事,折叠出没落的层次。故乡在他乡的穿梭与迷失里,成了回忆;他乡在故乡的回忆里充满足迹。遗忘与重生中,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
乡愁不是属于故乡而在他乡,记忆是他乡不再是故乡。浓浓的乡愁在人生行程的步伐里,是旅程中小小的客栈、是记忆里浅浅的痕迹。浓浓的乡愁化解在盐盐的泪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