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48亿元布局影响如何
第一,有利于苏宁易购拓展日用品为主的超市业务,增加苏宁易购业务板块。
第二,家乐福超市作为比较成熟的线下平台,这几年受到线上平台的强大竞争,不改变经营模式,经营前景不容乐观。
第三,苏宁易购拥有比较丰富的线下模式走向线上线下模式的经验,苏宁易购入住中国家乐福,有利于家乐福走向线下线上模式。
因此,看好苏宁易购并购家乐福中国的前景。
最近苏宁宣布其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斥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至此家乐福中国实际控股人变为苏宁。
其实近几年苏宁一直在布局线上线下,除去其大本营苏宁电器外,像苏宁小店、红孩子、苏宁广场、苏宁云等等都是最近几年布局的,这次收购家乐福的中国业务也是其布局线下的一部分,这样也就逐步覆盖了全业态。
其实反观近些年中国的零售业,大部分都与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融合了,而家乐福近些年却一直没有什么实质的动作。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目前已在中国开设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名会员,但近几年盈利却一直在亏损,苏宁此次收购能不能成功整合,拭目以待。
苏宁国际出资48亿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你怎么看
阿里巴巴从线上走到线下并且收购商超做实体,势必尤其原因和策略分析,苏宁直接踩着人家的节点追随形势走一波,成功就两家都成,且没有落后,失败了就当激进的代价。
个人认为商超最终会成为线上的前置仓,阿里巴巴 京东为了更接近终端客户纷纷建立前置仓,但都是建立在交通网络发达的物流园区,离最终用户还差那么几公里,离收集客户消费信息还差一步,为解决最后一公里获得线下品牌较好的商超可以更接近客户
公司的事情大股东占80%的股份,他一个人说了算吗
1、股份制企业大股东和法人都直接行使话语权。股份公司有事情要表决就由股东大会投票,投股权比例计票占多数通过;
2、平常日常经营事项法人说了算,股东大会公司章程规定了法人的权限的.在他的权限内他说了算。股东如果对法人的经营管理不满,可以召集召开股东大会罢免法人。
3、股份公司有事情要表决就由股东大会投票,投股权比例计票,占多数通过,不是谁一人说了算的,当然一个持股超过百分之50就一人说了算。
如何看待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呢?这背后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苏宁方面表示,家乐福中国庞大的线下场景资源,能够进一步完善苏宁全场景业态布局。苏宁易购将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与线上超市频道打通,实现O2O数字化经营。在商品品类方面,此次收购一方面能够实现苏宁易购大快消类目的跨越式发展,产品品类将得到极大的丰富,有效提升全品类经营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苏宁易购强化快消领域的自有品牌研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以及食品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供应链赋能。
在会员生态方面,家乐福中国拥有会员数量达到3000万。家乐福中国用户高频消费的特性,与苏宁现有电器、3C产品的消费特性形成有效互补,在苏宁易购既有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关联推荐、关联消费,增强用户活跃度,提高用户粘性,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在供应链及仓储能力方面,家乐福中国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本次收购完成后,双方将在仓储、物流、人员等方面不断优化与共享,进一步补足苏宁大快消品类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能力。家乐福中国现有的大型配送中心、现有门店均可作为苏宁最后一公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在有效满足用户的即时配送需求同时还能有助于成本的控制。
然而对于零售业者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家乐福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一旦被苏宁拿下,那么未来家乐福门店在整合中是否会被翻牌?是否意味着家乐福在未来会淡出中国市场?
“一旦失去控股权,家乐福未来的经营话语权和品牌运营会如何变化就很难说了。毕竟控股方是最具有话语权的。此前华润系并购TESCO后,TESCO基本等于淡出了中国市场,大量的门店也翻牌为华润系的品牌。所以未来家乐福门店或许也会面临翻牌的可能。而经营权和一系列的运营自主权、后台管理体系等双方如何融合也是个问题。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双方整合究竟会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家乐福被收购是这个商业时代变迁的缩影。外资商超在上世纪末期进入中国和本世纪前10年来讲,都是每个城市的香饽饽,比如卖房子的,会说家乐福入驻,沃尔玛入驻,一般对他楼盘销售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当然现在也会有这样的噱头,但是就怕再大的楼盘在旁边,商超如果不努力,也有可能变成便利店,甚至关门走路,家乐福被收购就是这个背景。
纯粹的线下购物场景已经够不着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苏宁来了,苏宁从家电连锁,这两年疯狂的下拉线下商超,前面收购万达百货,这又控股家乐福,野心很足,家乐福卖的很便宜,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时代变迁,打败你的不是你的传统对手,而可能是天上的那朵云。
苏宁电商业务和京东阿里比起来不是同一个档次,但是在所谓新零售的背景下,优质线下卖场成为电商巨头的收购目标,所以苏宁要想突围,必须大规模的走在前面,苏宁小店,万达百货,现在家乐福,版图日益丰满,但是要整好这些新加入的效率可能低下的重资产项目,对苏宁来讲是挑战。
苏宁刚把投资阿里赚的100多亿人民币花光,这个战略从现在看是非常有意义和野心的,但是事在人为,结局我们拭目以待。
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家乐福公开的数字方面,在五六年前曾经有国有企业出价300亿,家乐福觉得太便宜了没卖,今天以48亿成交,大部分人都觉得太便宜了,但是交易双方都觉得很划算,是双赢的结果,导致家乐福低价出售的原因是多种的,有市场变化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的问题,如果说家乐福是被自己人搞垮的一点不为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机构臃肿,人力,办公成本巨大,特别是总部和各分部的成本占到了公司总成本的一半,2,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导致官多兵少,决策缓慢,观望的多,干活的少,决策反应链巨长,3,中高层管理人员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严重,不站队很难生存,4,人事管理混乱,买官卖官盛行,处长,店长,区长,总监等明码标价,反而靠真本事很难升迁,5,贪腐极其严重,从基础员工到课长,处长,店长,区长,采购负责人,层层贪腐,直至中国区的几位副总,无论是中国人,法国人都有自己的挣钱方式和目标,下一级向上一级进贡是普遍现象,各级领导公开向下级下达收受贿赂指标也是普遍现象;这些在家乐福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苏宁接手后不做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任由这些现象发展,恐怕对苏宁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业务,不愿意承担责任,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在中国国内的零售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尝试改革,即使是做一些尝试也是在作秀,应付一下上一级领导,家乐福总部也清楚中国区的乱象,但是很难做出有效果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卖掉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