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很多五六线的小县城,消费水平比一线城市还高
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
其实,不能说是消费水平高,而是物资的价格高。
为什么物资价格高呢,和大城市一比较,五六线小县城有什么区别呢?
一,大城市交通发达便利,交通便利了,物资运输成本就低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这些枢纽可以大大减少物资运输成本。而小县城,有的可能连高速都没有,国道省道县道的,这一切都会加上物资价格上的。
二,消费者不够。大城市动辄几百万的人口,消费者是很多的,那么消费品的总量就会非常巨大。反应在某消费品上,往大城市卖,就算得上批发。供应者可以以量来达到利润,在竞争的条件下尽可能便宜也能赚钱。而小县城,有的可能才几万人十几万人的,有时候一小批货物运来,当地还消耗不了的。那么,供应商为了不亏本,价格不得不高一些。即便有竞争,可是竞争对手也不想亏钱,所以在总体上价格也会比较高。
所以,物资的价格大城市是比小县城要低的。
大城市物价低,医疗,卫生,教育等水平高,所以大家都会往大城市跑,所以房价就比小县城要高了。
这种事很正常,哪里都是这种现象,为啥呢,因为小县城他的货物进价比很多大城市高的多,基本上都是从大城市进的货,人力,运输费,一来二往,他的进价一高肯定卖的就高撒,毕竟没有人做亏本生意,只能说小县城工业产业链发展落后如果当地有货物进,那么价格肯定会低很多,这是中国发展现状的最大弊端,南北,东西发展差距太大造成的!
物价高低是分类别的。老婆老家安徽18线小县城,生活在上海。一般日常的早点,上海比小县城贵一倍,像茶叶蛋,上海2元,小县城1元。蔬菜肉等在上海市区和郊县比就要贵50%,上海郊县比小县城贵30%左右。豆制品一类上海比小县城贵一倍。基础的油盐酱醋差不多。常规水果的话差不多(和上海普通水果店比),但是进口水果是小县城贵。冰鲜海鲜和活海鲜的话,小县城都找不到店家卖。衣服的话,品牌的差不多,杂牌一类的小县城便宜很多。家电手机基本全国一个价。
总结,品牌类的全国统一定价的,基本一致。日常小吃,小饭店,小物件,小县城便宜。一些高端的,反而是小县城贵。
这个我特别有发言权,我目前就生活在河南一个18线的小县城,物价是真的高啊。我们是因为工作原因暂时在这边,我们家其实是在安徽合肥,也经常回来,合肥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县城物价都赶上了合肥物价了。县城大型商城少,而且卖的东西很多都是没怎么听过的牌子,就这样里面东西是真的贵,节假日折扣也没有,不涨价就不错了,超市东西也贵,超市平时都是没有折扣的。要说县城物流成本高,但是房租便宜啊,人工成本也低,而且在外吃饭,随随便便就是两百多了,总结一句话,县城除了房价低,其他都高,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都喜欢去大城市发展了。
我老家江苏启东,因为和上海隔了一条长江,不到2个小时的车程,因此消费水平挺高。
1,房价。县城里房价不低,稍微好一点的地段,都是2万以上。就算我家吕四镇,房价也是13000以上。听听有的县城或者小镇,房价3000、4000,简直是不可思议。
2,菜价。农村产蔬菜,菜价就便宜?那是一厢情愿。大概县城市场小,销量少,运输成本大,各种蔬菜价格就高,从蔬菜价格上看,基本上是,上海最便宜、南通次之、启东县城又次之,小镇最贵。
3,海产品。吕四渔港,出很多特有的海产品。那么,原产地价格就便宜?又是想当然。一到渔船进港,许多上海人或者当地有钱人接踵而至,小汽车排的满满的,就是为了买到最新鲜的海产品。新鲜到什么程度、带鱼都像活的一样,黄花鱼是透明的(第二天,死了才变黄),这些人大概不在乎价钱。在加上一大部分装箱运往全国各地,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好像比内地,或者其他地方便宜一点,也差不了多少。
4,消费。我许多时候,最大的记忆是吃不饱穿不暖。黑乎乎的麦子面、黄澄澄的玉米面、三个月口粮的地瓜,吃得人裂心,有时候眼泪都会掉下来。现在,家家户户吃喝不愁,也是大鱼大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看不惯的是年轻人抽烟,必须是20元、30元一包的。农村富裕到这样的地步了吗?反正我在天津,喜欢抽10元一包的小江山(红双喜)。周围的老烟枪,大多也是这点意思。
农村人更讲排场、更讲面子,这恐怕也是物价高的一个原因。
虽然地处小县城但“人吃五谷不分辈”、所以生活指数均与当地生产总值、人口增长、经济效益存在必然的联系、一线城市的优势在于货源充足”,经济发展迅速 、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存在于社会的空间、(新陈代谢速度快)所以无论身处何地看重的是当地GPT增速来定、另外“供应链“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的物价与消费高么
没有麦当劳。有银座+++佳乐超市。
义乌小商品城,只有德克士。
大型企业正和,宇通公司等。
但高端消费还少。
有钱人消费去东营,济南,肯德基,青岛的多。淄博也有,少些。
东营广饶的消费比较周围的县城要活跃些
县城住宅价格5000左右,门面房17000多每平方,可以投资吗
首先从两个门市单个的月平方租金来计算,你这边的大概95元/平米一个月,对门小区是68元/平米一个月,你的单价高于他40%,因为你面积小、位置好!那么第二步要考虑的情况就是你利用这个小门市经营什么业态,若利润是租金的10倍以上,那么就可以做,若低于这个数,就要看看这个租金价格是否可以谈谈。最最关键取决于你自己用这个小门市赚钱不赚钱的事!因为门面经营最主要看客流,也即是获客成本+流量转换率,没有绝对的租金高与低。
力帆集团三轮摩托车全国营销副总 夏仲军
2018年11月30日
为什么有些县城里的房子价格会卖那么高
这个是看地域的,有的是经济强县,县域经济发达,房价自然高。还有一个原因,这两年国家棚户改造,大家手里有钱了,自然房价就高了,不过县城房价脆弱,如果是自住,可以考虑,投资就不要有想法了。至于其他原因,比如现在结婚,一般都要求有车有房,一定程度推动了县城房价的增长。
为什么小县城的房价会那么高?这是一个比较有趣也是很现实的问题,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三点。
1、棚改货币化补偿。前些年,各个中小城市有很多区域因为棚改,造就了一大批手持巨额补偿款的动迁户,而这些人,大部分还是会在当地重新购买房子,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刚性需求,短时间内,造成新建商品房的供不应求,开发商都是逐利的,自然会趁此机会大幅拉高房价。
2、土地财政。小县城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通过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获得的税收较少,为了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提升财政收入,政府往往会采用见效最快的办法——高价出让土地,从而提高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间接的拉高了小县城的房价。
3、回乡置业。很多人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工奋斗,但是却因为动辄几万元/㎡的高昂房价,无处容身。而老家小县城较低的房价,往往会吸引他们回乡置业,无论是让家人改善居住条件,光宗耀祖,还是用来投资出租,花费跟大城市相比都不算大。所以很多人买不起大城市,往往会回老家买房,从而加剧了小县城的供需矛盾,成为拉伸房价的重要推手。
但是经过多年的上涨之后,很多小县城的房价已经破万,令人瞠目结舌,甚至超过了一些房价较低的省会城市,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在这个时候,聊房君就要奉劝大家,如果你不是刚需,必须在小县城置业,最好还是不要去趟这摊浑水,一旦出现房价大幅下降的情况,可能根本没有人来接盘,最后只能套牢。
如果你觉得聊房君的回答有用,一定要关注我哟!谢谢!
为什么内江市资中县的物价与一线城市的物价相差无几
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
还有这不仅仅是资中县的问题,而且整个内江市的问题。
以前我也不是很明白,一个小小的内江市,工资水平那么低,为什么物价却相对较高。
直到我去过广西,山东,山西这些地方。经过对比我发现一个事实。
内江人对于吃喝玩乐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更加喜好。只要荷包里面有钱,就可以买买买,吃吃吃。吃喝玩乐之后能够剩下的钱才会被储蓄起来。
而我去过的很多地方之后发现,无论是比内江发达的江浙还是跟内江差距不大的广西山西,对于吃食没有内江人那么讲究,吃饭以填饱肚子为目的。也没有内江的哪种攀比风气,或者说没那么重。
消费推高物价,这是必然的。各个环节的商家得利之后,又会成为消费环节的一员。
这算是主要原因吧!另外就是市场调节作用低下,物价非理性上涨时普遍都在上涨,但是遇到该合理降价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导致物价居高不下。
物价高,如果能够让农民得到实惠倒是一件好事,毕竟物贱伤农。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虽高,得利的都是商家,作为普通农民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而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好几年没有变化过了,比如门槛最低的餐厅工作人员,几年前就是1800,现在也就2000左右。这还是没有五险一金和医保的情况!
县城的物价怎么比大城市还高,它们是靠什么支撑高消费的
前几天我们几舅子4个人,到镇上吃了歺夜宵,点了一盘凉拌黄爪,一盘凉拌猪耳朵,一盘油炸小鱼,一盘皮蛋,一盘花生米、四份炒粉,4瓶青岛啤酒,后面一结账,要337块钱,说是熟人,尾数不要了,就300块钱整数。
类似像这样的几盘菜,我在广州打工时到街上吃大排档,在广西打工时到南宁街头吃夜宵,最多就是一百多块钱,就算是我们当地物价比较高的县城里,吃这么一歺也不超过两百块钱,为什么到乡下小镇上吃几盘夜宵要300块?
难道真是有人说的,这些菜运到我们乡下运费很高吗?
或者是,乡下人请不到会做这样菜的厨子,专门请城里的厨子做,工资高吗?
要么是,乡下的门面租金高?
再要么是,他们家用的油是好茶油,盐是好盐,米粉是泰国米加工的好米粉?
对收这么高的价钱,我始终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有一天,见我堂客从镇上的超市里、场上买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我堂客买东西的风格,是不问价格不问需不需要,见到什么想买就买。
这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
我们总是认为大城市物价高于小城市或者县城,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物价跟供求关系相关,当一种商品供应量大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便宜。一个基本的常识,批发的价格肯定比零售的价格低。大城市人口基数大,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商品流通量很大,反映到价格上就相对偏于。反观小城市和县城,人口基础少,外来人口也非常有限,加上产业能级低,这就导致商品流通量不如大城市,价格就没有办法降下来。当然我们讲商品的价格是相对于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收入水平比较高,而小城市和县城的收入就不如大城市。而现在商品的价格全国基本上差不多。那么同样的价格,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人来说,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比如一瓶牛奶四元,对于一个月入万元的人和月入三四千的人,感受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小城城市和县城支撑高消费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乡镇超市饭馆的东西比县城贵,县城超市饭馆的东西比大城市贵,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越是小地方价格越高假货越多,老板面带微笑″杀熟″不眨眼。
前段时间回农村老家,父母把这秘密说出来后,特意到附近几个乡镇县城转了一大圈,商品价格情况果真如此。
思前想后老板肯定想多赚钱,大城市流动人口多可以薄利多销,主要靠吃回头客才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来。而县城乡镇本地人口多,老板吃一把是一把,特别是乡镇超市饭馆少,老板更是舍得一身剐,″杀熟″不给脸。
每次逢年过节在外面当老板或打工的人回农村老家,逛超市提着大包小包爽歪歪,比大城市的土豪富婆更阔气,下馆子吃宵夜也全是在城市回家的人。有一次傻傻地问几个亲戚,你们在城市都是天天这样消费吗?他们说哪有这么回事,都是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又问明知乡镇东西比城市贵,偏偏要回家买东西干嘛,他们说一是让父母高兴,一是别人都买自己不买怕父母不高兴,拿孝心说事,谁又敢多说什么。
农村人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舍不得花钱,从城市回来舍得花钱,县城乡镇高消费就是这样支撑起来的。
其实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物价差距的仅仅是房价和房租,其他领域的价差也有,但并非十分明显,例如无需还房贷的大城市有房一族每月买菜做饭的支出就不会比中小城市有房一族的该项支出高太多的,本人亲身体会。
这是真的,在县城里的蔬菜就是贵,怎么形成了就是好地,村边的菜地都盖房子了,农村的地也是一样。这些年来,种菜地都是新开的新土地,第二个原因,水费太贵,虽然说菜价高,但是人们种的少。物己稀为贵了。
先举个例子,前几年在北京市动物园对面有个卖服装的地下市场,叫聚龙,去里面买衣服的顾客非常多,不用到周六日,平时都挤得难受,到周六日中间的几个通道,可以说走路都费劲。因为里面的衣服太便宜,T恤20元1件,连衣裙30元1件比比皆是,每天都有号称清仓甩货的店在狂甩,当然过两个月去,这些店还在清仓。其实本质上是高流量加高成交率带来的低价。比如一个摊位,如果每天平均2000个人路过摊位,有5%的人成交,一天也能卖100个人,100个人可不止买100件衣服,因为有人会一次买两三件衣服,那一件衣服赚五块钱也能卖,100个人成交也能赚500元-1000元左右。聚龙庞大的客流量就是靠市场低价吸引大量的人过来,就和现在的拼多多也差不多,只有高客流量才能把价格放到最低,靠走量赚钱。
但很多小镇或者县城,没办法,先天条件就是每天路过店门口的顾客,一天下来200个人都不一定有,如果1件衣服赚5块钱,那真是赔本赚吆喝。必须要1件衣服对半赚或者以上,100元拿货卖200元或者以上,反正平均每天就开10单不到,高利润才能维持住摊位费,导购费。当然,老板们并不觉得对半赚或赚的更多是高利润。
饭店也差不多,现在在安徽省的很多小镇,县城里的饭店吃饭,比在安徽省会合肥市的饭店吃饭更贵。就是县城,小镇的上班族购买力不够,外地人来得也不够,造成了每天饭店只能开几单,那饭店就必须对半赚还不止,才能在每天开几单的条件下,维持下来不关门,再想办法赚钱。但极少有人去想长期低价走量这个路线,因为不大可能做到北京市聚龙服装市场,那种人挤人,高流量,高频率成交的结果,这是北京市一个城市有2000多万人的条件决定的,不是哪个人在小镇,县城里面想开个店,想点小聪明,就能给本地人提升到2000万人以上。
所以县城,小镇的每天几单的低频率成交量,反过来导致了卖服装的老板,开饭店的老板,要100%的毛利润以上,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反正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当个小老板不受领导管多自在。但这样也导致了在县城里面从事普通工作的人,去饭店吃饭,去市场买衣服,要花比大城市里多得多的钱。我看县城,小镇里很多上班族也就是三四千块钱的月薪,打肿脸充胖子花月薪的几分之一,一顿饭五六百块钱的请人吃饭,一件衣服好几百块钱也咬牙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