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二手房备案交易参考价,对于抑制房价上涨,效果如何
多地发布二手房备案交易参考价,对于抑制房价上涨,效果如何?
弄错了,完全弄错了,题主,这不是地方遏制房价上涨,是在限制房价下跌。
什么时候地方出台过二手房交易价格备案制度,即便以前有,也是象征性地做个样子,根本没有正式使用。而现在,很多地方都做了这样的行为,实际是面对房价出现下跌现象,为了阻止房价下跌,而出台相关的二手房价格备案制度,以控制房价下跌。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看,10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跌城市数量为52个,较9月份36城明显增多;二手房价格下降城市数量为64个,较9月份再增加12个。
虽然从降幅来看,都不是很大。二线、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都只环比下降了0.3%,但是,与上月相比,下降幅度都有了扩大。一线城市没有扩大,下降幅度则高于二、三线城市,为0.4%。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下降0.5%、0.4%、0.6%,深圳则下降了0.2%。
很显然,这是地方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也是地方政府最担心的现象。因为,一旦房价进入下跌通道,房地产市场会更加低迷,居民等待观望情绪更浓,他们希望继续等等房价下跌。于是,地方就会采取措施,限制房价下跌,维持房价上涨格局,以保护开发商利益,让开发商继续有信心拿地,给地方政府享受土地出让金快感。所以,备案制度会推动房价上涨,而不会带来房价遏制效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布了二手房备案交易参考价。也就是说针对二手房交易,由房地产交易中心制定一个区间交易价格,如果买卖双方签订了价格超出了这一范围,则不予进行交易备案。那么自然也就无法交易过户,同时也不能申请到银行贷款。这就是政府最强烈的调控措施,用行政手段控制了所在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价格。
那么这样的房产行政管理措施,其实是有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防止房价的快速上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房价的快速下跌,让房价在一个箱型区间内稳定。那么在每个月房地产统计房价变动时,也不会出现大的上涨或下跌的变化。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楼市稳定的目标。
但是这能不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中房地产的实际交易价格呢?其实如果没有其他的辅助管理措施,仅仅在房地产交易备案程序,将交易价格在合同中固定,肯定是不可能控制住房价的市场自由波动。但是目前各个城市还采用了一些辅助措施,例如要求各房地产中介机构在房源标定时必须也以交易参考价来标定,同时还有着不少的处罚措施,但是如果客观评估,行政化的管制手段仅仅能调控住短期的价格走势,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市场价格调整机制发挥作用,要真实的反映市场供需所形成的市场价格。
目前这种措施实际发挥的效能,在不同的城市其实是有着相反的预防目标。一线城市和一些热点城市主要是防止房价继续快速上涨,一些人口流出的城市以及小城市主要是防止房价后续出现快速下跌。但是他引发的后果就是楼市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差,也就是说成交量会越来越少。因为在预期房价上涨地区,卖家可能不一定可卖了;而在预期房价下跌地区买家可不一定买了。所以大家可以从成交量方面来分析,这种政策带来的影响,以及后市房价的变化趋势。
当然这也催生一些灰色生意,因为在房价上涨区域,如果备案价低,那么意味着买家要付出的首付要更多,申请到的房贷款要更少,那么需要的买房资金就要更多,此时就会出现了一些过桥资金的灰色生存空间。而在房价下跌区域,则出现了签订的价格高,而实际给付的资金少,卖家向买家倒付资金的情况,有可能引发套现房贷资金的可能。这都是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房地产市场长期来看,还将由市场经济来决定交易价格。但是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没有完全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下,只能由行政措施的宏观调控来暂时代劳。这可能也是房住不炒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而已。
二手房买卖主要是买家信息不对称,而部分中介机构心存不良,两头吃,打压卖家价格,抬升买家价格,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中介机构不吃差价,部分中介从业人员辞职不干。
曾经卖过房子,也体会到中介机构在价格上有较大的话语权,那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促成交易,那就是要求卖家降一点价格,要求买家涨一点价格。
针对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有关监管部门也是千方百计的化解,这就是出台二手房交易参考价的原因,部分热点城市热点楼盘,部分业主团结起来,结成联盟,一夜之间房价飙涨几十万上百万,严重扰乱市场,很不利于地产调控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媒体声讨,购房者质疑。
另外部分不良中介机构,在房源挂单上也是花样百出,有的是挂低价吸引客户,但房源真实性存疑,有的是挂高价,再打折 ,看起来购房者捡了一个大便宜,实际上还是吃了亏。
二手房参考价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导致的基准价格,可以给买卖双方一个参考,对于热点城市,卖家要想大幅度涨价,就更加困难一点,毕竟有一个参考价存在,买家不会做冤大头,以高出参考价很多的价格购买,这就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反过来,对于一些房价疲软的城市,有一个参考价,买家就很难通过价格谈判,压低房价,卖家反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成交价,不会带来房价短期过多的下跌。
参考价就是参考价,不代表真实的成交价,
股市涨过了还有一批股票并没有涨,真的失去这波行情了吗😊
股市不是每一次反弹,所有的股票都会跟着一起涨,很大一部分股票对于庄家来说没有投资价值,庄家是不会去做的。我们在股市不难看出,专家觉得有操作空间的,或者业绩过于太好,又或者有较大的概念支撑,股性都极为活跃,来来回回的出现在股民的眼中,吸引大量机构,庄家,游资,散户的关注。2020年因冠状疫情因素,医药股来回折腾不是一次两次,股性极为活跃的,翻倍也不止了。所以,我们散户在操作过程中,切记不要去操作没有业绩,没有题材,没有概念的票,就算位置再低,也没有人理会。这波行情中,翻倍的票数不胜数,不胜枚举,而没有一点动弹的票也是数量甚多。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行情来了也是留给有条件上涨的票,股性活跃的,熊市同样活跃,行情来了更加活跃,股市几千只票,选择也非常广泛,散户在操作中,一定要跟着节奏,跟着业绩好,股性活的票来回运作,只要懂得见好就收,见底就进,賺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艰难。
股市上涨而自己持股并未上涨,而股市下跌自己持股却随之下跌,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首先得明白股市的上涨是由资金推动的,而资金的本质又是逐利的,这轮行情上涨主要有券商板块带动的,而资金也是蜂拥而至,最后推及到保险、银行板块一起上涨,再到如今军工板块,有色、黄金板块上涨,呈现出局部结构性牛市。
本月涨幅前列:船舶制造、航天国防、有色金属、黄金、券商都是本月热门板块。
在这局部结构性牛市,如果你没有踩对节奏,很难赚到钱,亏钱还占多处,小编建议投资者不要去追涨杀跌,反而在如今大盘反复调整阶段是布局心仪个股的良机,最好是上半年未起涨的细分龙头股,以及此次又回调到启动点附近券商板块。目前大盘依然处于周线三浪主升行情,百花齐放全面牛市行情还未到来,但必将到来。自己看中的个股如果是价值股,虽然未起涨但要坚持守住,在牛市中,坚持不动就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的一点则有缘,关注小甲,真诚感谢:第一时间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转债热门资讯,一起走进投资财富人生
在过去一段时间,A股指数出现了500点以上的上涨,按照惯例大盘涨大家都应该上涨才是,可是你会从盘面发现这波上涨分化还是很明显的,只有两个板块是跟随了指数,出现同步上涨,一个是券商,一个则是保险,而你再看看银行股的走势,那是惨烈到家了,此前本来指数上涨的时候仅仅是跟着脉冲了一下,而等指数真正调整的时候比谁跌的都快,机会又回到了原地。
银行股不涨的原因主要是利润增速预期的问题,此前有个说法银行也给实体经济让利,这就意味着银行本身的盈利水平下降,那么对股价的预期自然会产生负面,所以说对蓝筹股来说,这波上涨的最大输家恐怕就是银行了。
既然银行在股市上涨的时候都没有表现,未来要想起来行情就更难了,这是资金的喜好决定的,绝对不是因为谁低估就一定能上涨的问题,上波行情银行没有上涨,那么下波就更难了。
不仅仅对蓝筹股是如此,对于一些业绩差的被边缘化的品种则体现的更是明显,在过去历史上的行情中,那些低位的品种通常有补涨的需求,而市场理念转变后,即便是一波行情结束了,价格越低位置越低的品种,接下来的走势往往是越走越低,根本很难起来。 所以结论是不要指望在股市涨了一段时间一批股票没有涨,然后等待下轮轮涨,估计这个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这种现象可分两种情况讨论,牛市,以及普通行情。所以,先判断大势,是牛市还是普通行情。
1发生在牛市行情中。
牛市行情初涨期中,一般是围绕一、两个核心题材转动。辅题材也上涨,但上涨强度有限。或以趋势表现,或以短线爆炸式的出现,这种爆炸式的出现大多比较短暂,甚至形成一日游。所以才会有“牛市题材轮动效应”。
这种结构牛市行情中,大盘或其他题材板块大涨,所持个股所在板块暂时还没有出现上涨,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牛市题材轮动效应,所持个股及板块总有上涨的机会。甚至在牛市中,某种程度上,我们还要避免频繁换股。频繁更换,因为市场具有轮动效应,容易使投资者最终没能赚Q。
2 发生在普通行情中。
这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板块或题材要启动,在满足技术面,资金面的同时,还需要消息面的(政策面)的一定利好刺激。所以,能对个股所在板块或题材,做个基本分析和认识。比如:近期大盘大涨后的下跌回调,全面进入防守阵势,那么低市盈率的,具有一定预期增长性的板块或题材。更容易在这种大环境中,受到市场青睐。它具有抵御属性。个股若是满足这样的条件,可以考虑持。
现在A股约有3900家上市公司,题主所说的确实如此,有一批股票在这一波行情中是大涨特涨,涨完以后还能涨,比如食品饮料、酿酒、日用化工、消费电子、医药、医疗等板块。可是呢,还有一部分板块,根本就没动静,前一段时间有一些反应了,但涨了几天就又“熄火”了。
要说,A股中没有动静的板块、个股,就此失去了这波行情,个人认为并不正确,这是需要分开来看待的:
1、经营不善的公司,这波行情中只有波段,没有反转,只有反弹,没有趋势。2007年、2015年的两次市场普涨大牛市,主要是因为市场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少,在自己一时间涌入的背景下,自然也就能形成普涨之势。但现在,股票数量是大不相同的,2007年股市中仅仅只有千百家公司,2015年时只有2000家左右,而现在呢?多达3900家。公司数量多,市场自然也就会自发性的择优。而质量高的公司自然会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而经营不善的公司,势必也就没有多少资金喜欢。所以,这波行情中经营不善的公司没啥反应,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很好的跟进。
2、没有涨的质优股,未来一定会补涨。这一波大涨的食品饮料、酿酒、日用化工等板块,就现在而言估值已经不低了,甚至部分公司有着被高估的情况。那么,股市中有哪些板块在这一波没涨呢?其实还有很多板块是没啥反应的,比如银行、保险、房地产、部分科技股等,就算是上一波有着些交易日的大涨,近期也震荡回来了。这些板块的优质股,个人认为均是值得关注起来的,一旦市场风格切换,这些板块的质优股,也是最有望受益的。
大部分的个股都没有启动,只有小部分的个股涨出了几倍的行情。所以,不是错过了这波行情,而是你应该知道你这波行情应该做什么?
在股市里,有短线投资者,有中线波段投资者,也有长线投资者。
不同的策略,自然有着不同的交易模式。
就好比我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长线投资者,会在底部区域里布局,在主升浪里持有,在主升浪的高位,顶部区域获利。
这样的交易虽然枯燥,但是获利非常丰厚。而对于这一轮大级别的牛市来说,自然也是要紧紧把握这样的节奏,毕竟5-8年才来一次,浪费了,又要等5-8年啊!!
就拿目前的走势来说吧。
散户的视角里,认为前期的行情,已经是一轮牛市,而如今的大跌是牛市走了。
其实,大部分的人只是从短线的角度去思考了。
这并不是主力的意图,也是市场的意图。
对于,市场来说,这里还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结束。
只不过,处于的是一个牛市第一阶段,是一个震荡洗盘的过程,是一个尾声随时可能变盘的时间点。
所以,这位置就会造成一种行情结束,甚至让许多追涨杀跌散户感到恐慌的阶段。
这是每一轮牛市毕竟之路,也是每一轮牛市第一阶段必做的事:割韭菜!
以券商为首的八类个股,他们都只是在一个底部区域里做着震荡洗盘,你前面所看到的上涨,无非只是底部区域里的上涨震荡,现在处于一个下跌震荡洗盘,未来可能还会有横盘震荡洗盘。
而市场上大部分的个股都是如此,只不过有小部分的个股已经率先脱离了这个震荡模式,出现了主升浪。
最近大盘股指处于调整状态,前一个阶段,大盘股指在金融权重的带领下,量能持续的突破万亿,带动了一波大的行情,券商股纷纷走出了突破形态,就算是低估值的银行股也群起而攻之,市场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但有些股票确实是没有怎么涨,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状态,虽然也有的时候跟随股指脉冲,但更多的是冲高回落,让人看着比较揪心。那么这些没有涨的股票,难道真的失去了这波行情吗?
从指数的角度来讲,目前大盘股指已经运行了牛市的第1波,现在展开中期调整,在第1波的时候,由于市场资金的犹豫和情绪启动的差别,确实有一些股票没有跟上节奏,等到大盘股指进入到主拉升的时候,这些品类的股票会有一个补涨的行情,甚至会成为行情的主力军。所以说如果你的股票现在没有什么样的突出表现,不代表未来也没有什么表现,只不过是资金没有轮动而已,或者是题材热点没有站上风口而已。
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A股市场结构化非常明显,虽然不能说价值投资确立,但注重价值和注重逻辑的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一种交易的方向,便是未来市场有牛市行情,不会是普涨的行情,也要带有一些结构化的色彩,一些符合政策,符合热点的股票会走的很好,一些西洋的边缘的产业会被市场淘汰,股价的表现的起起伏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是我们在选股的时候一定要加以甄别的。
感谢评论点赞,欢迎留言交流,如果感兴趣点个关注,分享更多市场观点。
股市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炒股本金,所以即使真的失去这波行情,但还有新的一波行情。
所以即使真的失去了A股这波行情,一定都不要紧,错过了就错过了,将错就错吧,耐心等待下一波行情会更好。
其实A股这波拉升,从2646点开始,持续震荡拉升至3458点的时候,很多人都错过了这波行情,等大家实在忍不住的进场了,行情就进入调整了。
股票市场行情就这样,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风险就来了,行情即将快结束了。当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行情就慢涨慢涨,回头一看错过了大行情,总之作为股民错过一两波行情没什么可怕的,因为股市行情不会一两天走完的。
比如当看好某只股票,突然某一天突然强势涨停,错过了最佳买入点;结果第二天,第三天继续涨停不给机会,眼睁睁错过了。
第四天股票开板杀跌,这个时候即使看好也怕追高了,想等回调后再进。第五天又涨停了,调整一天又连三个板,完美错过了一只牛股。
在股票市场错过这样的牛股也很正常,错过了就挖掘下一只股票,现在有3900家股票,总会有牛股的。
道理也是一样的错过了一波行情,还可以等下一波行情,没有什么可惜的,股市永远不缺这样的机会。
房地产行业即将迎来下一个时代了吗
无论未来还是现在投资房产都有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贷款70万,月供4000元。然后出租,每个月租金2500元,这样每个月还贷月供变成1500元。两年以后,100万的房子价值变为150万,减去这两年需要支出的月供3.6万,这样这两年盈利为46.4万。每年净赚23万,平均每天收入630元。这就是传说中的“睡后”收入,就是哪怕你一天什么都不干,你的财富也会有630元价值增长。
这就是不动产的魅力,这就是为什么售楼部每次都人头攒动,为什么人们一有点钱,都想着投到房产,转化为“不动产”的原因。如果靠工资,两年赚46万,需要找一份每个月2万以上的工作,而且要起早贪黑,上班打卡,下班喝酒应酬,隔三差五听老板训话,牺牲陪家人的时间,去公司团建。冒着身材发福,不断油腻,泄顶脱发的危险,心力交瘁的过每一天。现在流行“睡后”收入,就是哪怕你不出去搬砖,在家睡觉,一觉醒来依然财富在增值。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房地产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了。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那么现在的十年已经进入到房地产的“白银时代”,暴利式的房价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是房住不炒的关键阶段,稳字当先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房地产发展二十多年,前面十年基本属于萌芽状态,许多地方还处于土改、试点的探测阶段,楼市尚未全面苏醒。黄金时代是2008年到2018年。
这十年也是房地产高速发展的十年,全国房价实现了跳跃性的增长。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认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并确定了广为人知的“4万亿计划”,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而4万亿计划忽略了资本的逐利性,大量资金被用到房地产这种来钱快的领域,诱发房产热,导致房地产业全面进入突飞猛进的成长期。经过十几年的房价发展,房地产行业为国家经济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同时经过十几年的成长期,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一头难以制衡的“巨兽”,并早已经和整体经济构架错综复杂的盘根在一起。如果再任由其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基于经济面和市场面的双重考虑,2017年国家正式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大面积在全国区域实施。
限购政策的执行,意味着房地产野蛮生长的周期已经到头了,行政力量的干预将使房地产发展越来越均衡,楼市全面进入调控时代。房价的增长趋势被摁住了,利润空间被缩小,房地产由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
在通胀明显的背景下,房地产依然是最稳当、最具收益化的投资行业,在目前没有出现替代房地产的行业出现时,房子依然是最具价值的理财产品。
白银时代,不是房地产最好的十年,但有可能是未来楼市最好的十年。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被削弱是必然趋势,但对于购房者来说,楼市依然存在机会。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其实从上一个房地产价格的峰值(2017年底2018年初)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就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很多人都喜欢把房产价格分三浪,00-08,08-14,14-18。这三段浪赶上哪一波,都会有不错的收益。如果运用高卖低买的理论得当,会造就一大批富豪。那三个时间,绝大部分的核心城市房产价格都有普遍意义的上涨,以北京为例,00年北京市商品房成交均价约为2500-3000每平米。19年的商品房成交均价约为5.5-6万元。20年涨20倍。
我个人更喜欢把这三浪分为一个时代,房地产价格普涨时代。从18年开始,我们将进入房地产差异化增长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再是任何进入者都会获益,简单搏“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很多房产不再具有升值潜力,甚至还将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下跌。而有些房产则依然会接着创造财富。
新的时代更需要智慧,知识,更需要使用大数据工具的能力,更需要阅读大数据的能力。旧的时代过去了,也许我们错过了。新的时代到来了,你还在等待什么?
老尤:职业经理人,热爱看房二十年,分享高性价比房源。关注我,为你省钱省时间。
很荣幸能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本人15年专业地产经验分享者,就题主的问题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用专业一点的名词来说,就是任何行业都有行业生命周期,这个周期有四个阶段:
幼稚期
这一时期的产品设计尚未成熟,行业利润率较低,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成长期
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衰退期
这一时期的行业生产能力会出现过剩现象,技术被模仿后出现的替代产品充斥市场,市场增长率严重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
从衰退的原因来看,可能有四种类型的衰退,它们分别是:
(1)资源型衰退,即由于生产所依赖的资源的枯竭所导致的衰退。
(2)效率型衰退,即由于效率低下的比较劣势而引起的行业衰退。
(3)收入低弹性衰退。即因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而衰退的行业。
(4)聚集过度性衰退。即因经济过度聚集的弊端所引起的行业衰退。